走过大地

[原] 雪国极地之旅(03)- 中央大街等


[原] 雪国极地之旅(03)- 中央大街 - Tarzan - 走过大地

  时间:2010年12月22日-26日
地点:哈尔滨,中央大街

其实,哈尔滨的中央大街在地位上就相当于北京的王府井、上海的南京路、成都的春熙路,广州的上下九(这个有点不确定,广州最有名的步行街是上下九吗)。但在这些城市里,这些最著名的步行街不过是几个注定要游览的目的地之一而已,不会是唯一。但很多到哈尔滨旅游的人们,会把中央大街当做唯一的目的地,或者至少大部分时间就是围着它打转的。这就有点奇怪,难道哈尔滨没有其它值得一看的东西了吗,当然不是,肯定不是。比如还有冰雪大世界嘛、还有太阳岛嘛、还有道外老城区和那么多教堂什么的嘛。

但大部分人就是围着中央大街打转,这就很说明问题,一来是冰雪大世界和太阳岛真的不如传说中的那么有意思,道外老城区和散落在城中各处的教堂统统不像索菲亚教堂那么有名,二来嘛,就是中央大街实在是太有名堂,太值得来来回回的逛上几天了。

最开始的时候,中央大街叫“中国大街”,后来居住在哈尔滨的外国人抗议,当局为了平衡各方利益关系,就改成了如今的中央大街。匪夷所思吧,难以想象吧?一个中国领土上的城市里,一条用中国来命名的街道,居然引起外国人的抗议,当局还居然让步了!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因为那个时候,哈尔滨就不能算地道的中国城市。它是中国的领土这没错,但在那个时候的哈尔滨,正是俄国势力、张作霖势力角力的时候,几乎就没有中央政府什么事儿。并且在中国,哈尔滨是最西方的、最异化的、最少中国味儿的城市,因为在1920年代的时候,西方人占据整个城市人口的50%还强,你能说它是中国城市吗?我们都知道20世纪上半叶的上海是最洋味儿的中国城市,可上海的外国人口能占多少?10%?20%,在中国,哪个城市的外国人口会占据一半以上?这一半以上的人,而且是对这个城市的经济扮演者举足轻重角色的人,对一条街道的名称有异议,你能坐视不理吗?

我非常非常好奇,那个年代的哈尔滨是个什么样子的,并且非常非常可惜,那个样子的哈尔滨没有能够保留到现在(我怀念的不是那个年代的殖民统治,而是城市样貌)...虽然他们的建筑留下来了,甚至他们的气韵还能隐约感觉得到,但没了他们的身影,我总觉得有些伤感。

下面是一些关于哈尔滨历史的文字,不感兴趣的可以直接下拉到图片说明部分。

哈尔滨是中国的城市,但它的历史却跟俄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俄国是一个庞大的帝国,但它最大明显的软肋是没有一个正了巴经的出海口(这里指的是不冻港),在大西洋没有,在太平洋也没有,这在上个世纪以前的海权世界是一个非常头疼的问题。于是从沙俄开始到苏联帝国,寻找出海口一直是头等重要的课题。沙俄时代,由于老牌欧洲强国的阻隔,它无力向西寻找大西洋的入海口,不得已转而向东,寻找太平洋的入海口,正好碰上中国历史上最积贫积弱的时候,终于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攫住了海参崴(wai,三声),找到了太平洋的入海口。中国前前后后被掠夺去的16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不过是这个不冻港的副产品而已;苏联帝国时代,它的触角向西揽下波罗的海三国,算是勉强有了大西洋的入海口(这是题外话)。

有了不冻港,那么交通就是重要的问题,而那个年代,铁路是最先进最重要的交通方式。于是,俄国政府又通过巧取豪夺的方式获得了在中国东北修建中东铁路的建设权。1898年6月,中东铁路工程局从海参崴迁到哈尔滨的香坊,确定哈尔滨作为中东铁路的“总埠”。在此之前,哈尔滨不过是一个人口3万左右的一个村镇聚落而已。但到了1903年,随着中东铁路的建成,大量俄国人、波兰人、犹太人,以及其他族裔的外国人来到这座位于远东的新兴城市。这些外国人中,有修建铁路的工人,有到这里寻求机会的商人,也有为了逃避德国和俄国迫害的犹太人。1917年十月革命以后,哈尔滨迎来第二次移民高潮,大量沙俄贵族和将军逃到这里。到了1922年,哈尔滨的外国人口居然达到19.6万人之多,占城市总人口的一半以上。来源则多达28个国家,有“人种博物馆”之誉。经济和建筑方面也有“东方莫斯科”、“东方小巴黎”的称号。后来,东北的控制权从俄国人易手到日本人那里,加上二战的爆发,很多俄国人和犹太人开始逃离哈尔滨,外国人口比例日渐减少。直到建国后,俄侨逐渐返回苏联,犹太人也最终离开哈尔滨前往新建立的以色列国。

一个城市的气质,是它在成长之初就被赋予了的,不管后来的发展轨迹怎样,不管被涂抹过多少层不同的色彩,它最本真的气质永难磨灭。虽然当初的那些异族人都离开了,但他们身后留下的建筑和文化气韵,一直使得这座城市,在中国的其他城市中显得异样与另类。而吸引我们游客的,恰恰是这种另类的气质。

中央大街,作为城市的最中心地区,其发展历史肯定就是哈尔滨的城市浓缩史,而在建筑上,更是哈尔滨的精华集中地。1898年,中央大街逐渐形成的时候,因为居住这里的大多数是中国人,当局(当时是沙俄政府管理)索性就把这里拨给中国人居住,并且在1900年,命名这里为中国大街。中国人多会做生意啊,这里很快就繁荣起来。外国人当然也不傻,而且还有那么多犹太人呢,很快就发现这里的巨大商业机会,于是开始抢地大搞房地产,20多年下来,中央大街已经成为城市中最繁荣、异国风味建筑最集中的建筑博览会。这些外国人开始觉得中国大街的名字有点不顺耳,于是就出现了我前面说的“改名风波”。

事实上中央大街的名称比中国大街要好很多。因为如果叫中国大街的话,就意味着这不是一座中国城市。你想啊,在中国的哪座城市里,会有一条中国大街呢,这就像在中国不可能有唐人街一样。只有在外国,才会有可能用中国来命名一条街道。所以,叫中央大街挺好。

01 中央大街全长大概1400米多一些,在这短短的距离内,集中了近代史上不同风格的建筑,比如文艺复兴时代风格的,巴洛克式,过渡性的折中主义风格的,以及新艺术运动风格的。

[原] 雪国极地之旅(03)- 中央大街 - Tarzan - 走过大地

02 虽然知道这么名字,但要辨别出那些建筑是那种风格的,我还真没有那种学识,惭愧惭愧,如果大家知道的话,还望指点一下。

[原] 雪国极地之旅(03)- 中央大街 - Tarzan - 走过大地

03 教育书店是典型的仿巴洛克风格建筑。原身是松浦洋行。

[原] 雪国极地之旅(03)- 中央大街等 - Tarzan - 走过大地

04 拼凑了古典主义的影子,和资本主义的急功近利,就有这样的折中主义建筑。

[原] 雪国极地之旅(03)- 中央大街等 - Tarzan - 走过大地

05 圣诞节前后,正是遍布中央大街附近的冰雕工程如火如荼的时候,这是一个工人拖着冰块走过。注意看中央大街的地面,是1924年的时候,当局用花岗岩雕凿而成的方石,被称作“面包石“铺就的。据说,一块面包石的成本就有一块银元之多,真是不惜重金啊。

[原] 雪国极地之旅(03)- 中央大街 - Tarzan - 走过大地

 06 中央大街上有好几家非常有名的餐馆咖啡馆和酒吧一类的场所。比如USA巴克就很有特点,里面的面积不大,但装饰的那叫一个丰富,满墙的照片和挂饰,可惜我没有拍照片,因为从室外到室内,相机上全是雾气。

[原] 雪国极地之旅(03)- 中央大街 - Tarzan - 走过大地

07 到中央大街,吃马迭尔的冰激凌或者冰棍,几乎是所有游客比做的一件事情,不管是春夏秋冬。尤其是冬天,更要吃!破罐子破摔吧,反正也冻了,就里外冻透吧!开玩笑了,其实冬天在哈尔滨,因为穿的很多,大多数时候并不会觉得寒冷,而因为空气干燥,口舌发干,身体总有上火的感觉,吃吃冰激凌啊冰棍儿啊什么,还会觉得挺舒服呢。比如图中的三位成都博友。远方、也许静流和静月秋子。

注意:马迭尔冰激凌店就在著名的华梅西餐厅斜对面,很好找,不可能错过。冰棍儿卖两块钱一个,算贵的。但很好吃。

[原] 雪国极地之旅(03)- 中央大街 - Tarzan - 走过大地

08 马迭尔冰激凌外面就是冰糖葫芦,那几天牙髓炎折磨的我痛不欲生,根本就没有敢吃。

[原] 雪国极地之旅(03)- 中央大街 - Tarzan - 走过大地

09 另一处有名的场所就是图中的露西亚咖啡馆。也是差不多百年的老字号了,在手持LP的旅游者中很有名,我去过两次,但都是喝的咖啡,没有吃饭。感觉为了应付大量的游客,他们的俄餐似乎也中餐化的做法了,上菜很快,估计很多都是做好半成品,然后再加热一下就上来。 

[原] 雪国极地之旅(03)- 中央大街 - Tarzan - 走过大地

10 但里面的装饰很可爱,而且老家具,老钢琴,老照片,老装饰,很有味道的。可以消磨一些时间在里面。 

[原] 雪国极地之旅(03)- 中央大街 - Tarzan - 走过大地

11 现在说说这个著名的华梅西餐厅吧:

每天11点半钟左右,坐在二楼,看着大厅在极短的时间内被游客添满是件很壮观的事情,因为它太有名了,几乎是所有游客必到的地方。正因为如此,我们在去年12月26号去吃晚餐的时候,才没有抢到座位,而吃1000元的六人套餐,我们又觉得不甘心才放弃的。到了今年的1月10号,我们这些人黑龙江内蒙古的转了一大圈回来,中午再来碰运气,终于被我抢到一个位置。上午11点开门,我11点20就进来占座了。

现在说说吃的,俄餐,有点中不中西不西的风格。它不像法餐那样精细讲究,也不像中餐这样反复多变,最有名的是炖菜和罐焖菜。最对我们胃口的就是罐焖牛肉,这也是华梅西餐厅的招牌菜。问题是,尽管它是俄餐,不如西餐那么讲究,但也不能什么都做好了在后厨摆着,然后等大批客人到来的时候,使劲儿的推荐你点套餐,客人同意后,所有菜点(俄式炸虾,俄式炸鳕鱼,罐焖牛肉,田园沙拉等)在不到两分钟的时间内全部上齐!我当时真是震惊鸟,这哪是吃西餐呐,简直赛过”麦德肯“嘛!菜味儿嘛,你觉得呢?能好得了吗?

反正都是给游客吃的,反正大多数人就是吃一个新鲜,反正大多数人都是这个时间段来,慢慢做,中国食客肯定不干,估计这也是西餐厅后厨和服务员们长期总结出来的一套专门针对中国食客特点的打法。

说起罐闷牛肉和羊肉,我倒觉得,建设银行对面的塔道斯做的不错。这也是一家老字号了,地方不大,挺清净,而且不少俄国人在那里吃,感觉做的还讲究些。我推荐大家去那里。华梅西餐厅嘛,站门口拍个照得了。

[原] 雪国极地之旅(03)- 中央大街 - Tarzan - 走过大地

12 圣诞节夜里,中央大街上卖气球的人。   

[原] 雪国极地之旅(03)- 中央大街 - Tarzan - 走过大地

13 这一天是圣诞夜,戴着面具,站在玻璃门后取暖的女孩子。这不是走过随便拍的,而是 跟她商量过的。

[原] 雪国极地之旅(03)- 中央大街 - Tarzan - 走过大地

14 图1中的维纳斯婚纱影楼,在圣诞节的夜里,请了一些模特在橱窗中搞真人秀。

[原] 雪国极地之旅(03)- 中央大街 - Tarzan - 走过大地

15 还是圣诞夜,几个黑龙江大学的女学生为福利院募捐,我也捐了10元钱。

[原] 雪国极地之旅(03)- 中央大街 - Tarzan - 走过大地

索菲亚教堂,是1907年由一个俄罗斯茶商出资6万卢布建成的,主要用做给当时俄罗斯西伯利亚第四步兵师的随军教堂,同时也满足当时哈尔滨俄桥的宗教活动需要。最开始不在现在的这个位置上(道里菜市场),而是在水道街(现在的兆麟街)。1912年,这位商人再次出资把教堂移到现在的位置,并把原来木质结构的建筑改成了现在这种砖石结构。知道我下面要说啥了吧,文革期间,教堂被关闭,曾经作为哈一百的仓库和话剧院的练功房等,直到1997年才经过重新修整,做为建筑博物馆对外开放。真是万幸啊,幸亏它被实际利用起来了(做为仓库还好啦,至少它没像拉萨的大昭寺那样被改为猪圈),否则它就会跟哈尔滨另一座著名的、在宗教地位和影响方面远在它之上圣尼古拉大教堂一样难逃被拆毁的命运。


16 我从来没有在白天的时间到过索菲亚教堂,都是傍晚和夜里的时间去的。因为我觉得白天这里铁定大巴轰鸣、游人杂沓,并且满眼的导游小红旗。

[原] 雪国极地之旅(03)- 中央大街 - Tarzan - 走过大地

17 2009年的夏天我也拍过索菲亚教堂,说实在的,跟冬天没法比。

[原] 雪国极地之旅(03)- 中央大街 - Tarzan - 走过大地

18 因为冬天的时候,覆盖了雪的广场就如同一个大反光板一样,好玩极了。 

[原] 雪国极地之旅(03)- 中央大街 - Tarzan - 走过大地

19 尤其是下雪的时候,那就更可爱的不得了啦。

[原] 雪国极地之旅(03)- 中央大街 - Tarzan - 走过大地

20 也许静流、静月秋子和小斑点狗在教堂前的开心时刻。

[原] 雪国极地之旅(03)- 中央大街 - Tarzan - 走过大地


关于游览中央大街和索菲亚教堂的交通和住宿问题等,我会在关于哈尔滨的最后一篇帖子中详细说明,不要急哈。一次写多了,大家会烦,我也觉得累。

[原] 雪国极地之旅(03)- 此心安处是吾乡

无尽的旅程,不断更新中,收藏本博客,持续关注...

更多行走中国内容:

  [原]湘西永顺·小镇风情 - Tarzan - 走过大地
拉萨
  [原]湘西永顺·小镇风情 - Tarzan - 走过大地
天路
[原]湘西永顺·小镇风情 - Tarzan - 走过大地
  圣湖纳木错 [原]湘西永顺·小镇风情 - Tarzan - 走过大地
  新疆   [原]湘西永顺·小镇风情 - Tarzan - 走过大地
上海
  [原]湘西永顺·小镇风情 - Tarzan - 走过大地
广州
  [原]湘西永顺·小镇风情 - Tarzan - 走过大地
凤凰沱江
[原]湘西永顺·小镇风情 - Tarzan - 走过大地
辽宁秋天
  [原]湘西永顺·小镇风情 - Tarzan - 走过大地
海南亚龙湾
[原]湘西永顺·小镇风情 - Tarzan - 走过大地
  九寨沟 [原]湘西永顺·小镇风情 - Tarzan - 走过大地
  赣南客家行   [原]湘西永顺·小镇风情 - Tarzan - 走过大地
厦门鼓浪屿
上一篇 下一篇

© 走过大地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