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大地

[原] 雪国极地之旅(02)-装备与防寒



在开始讲述这次旅行的故事和贴出图片之前,先说一说关于“寒冷”这个话题。主要就是介绍一下在极寒状态下,身体和相机的保温准备和注意事项。

我们这次旅行一共有六个团员,三名来自成都,三名来自沈阳。大家都没有到漠河这样极北之地旅行的经验,行前多多少少有些心理压力。尤其是两名来此成都的女孩子,更是每天在QQ聊天中吓唬自己,在淘宝上不知买了多少防寒装备和暖宝宝。我跟她们说,其实你们南方人比我们东北人经冻的多,南方冬天的阴冷和潮湿以及室内室外一个温度的恐怖经历我是不会忘记的。所以,你们到这里后就会发现没有那么可怕。后来的事实也证明这一点,只要装备没问题,零下30几度的低温并不可怕。

本文中所说的极寒系指低于零下30度的情况,因为零下20度和30度,几乎是完全两种不同的感受,相机和装备受到的考验也不可同日而与。先结合图片说装备:

上面穿的是哥伦比亚的登山服,帽子就是这种多功能围巾做成的,同样用多功能围巾护脸和口鼻。女孩子用一般的围脖就可以,个人觉得护脸这一环节非常重要,因为在野外,真的会碰到寒风如刀的时候,如果不保护好脸,很快就会觉得双颊刺痛,拍照片的热情就会大打折扣。另外,低温情况下,人体会需要摄入更多氧气来加速身体的工作以产生更多热量,这样呼吸会变得急促。如果不保护好口鼻,吸入冷空气越多,对鼻粘膜和呼吸道的刺激就越严重。呼吸道出问题的概率就会增加。

[原] 雪国极地之旅(02)-装备与防寒 - Tarzan - 走过大地

 下身的裤子是奥索卡的滑雪裤,以及在哈尔滨超市里买的69元一双的雪地鞋。虽然做工差了点,但基本还算保暖,除了在极冷的一两天里有冻脚的感觉,其它时间都还好。注意一定要买大一号的鞋(比如平时我穿41码的,这次买的就是42码的),这样就可以垫两双鞋垫和穿两双袜子了(必要的时候,甚至可以在脚下再踩一个暖宝宝),这点很重要。

[原] 雪国极地之旅(02)-装备与防寒 - Tarzan - 走过大地

 至于手套,这次本来我是带了两幅手套的,一副是图中这种比较薄的抓绒手套,另一幅是比较厚一点的滑雪手套。结果厚一点的手套一直都没用上,除了在零下37度的黑河曾经有一点冻手指的感觉以外,其它时间都没有寒冷的感觉。当然,如果像看到的很多摄友那样,能在脖子上再挂一副手闷子(一种只有大拇指的棉手套)当然就更保险了。但此行下来,我觉得不是很必要。

除了上述装备,里面穿的就是普通的秋衣秋裤(北方叫做衬衣衬裤,不是保温内衣那种),再加一层迪卡侬买的那种几十块钱一件的抓绒衣裤。即使在零下37度的黑河那两天,除了手脚有点冻的感觉,身上和腿上都没有过冷的感觉。

[原] 雪国极地之旅(02)-装备与防寒 - Tarzan - 走过大地

 雪地鞋就是在中央大街松花江一头的沃尔玛买的。69块钱一双,顺被再买好鞋垫及毛袜子,全程基本就可以搞定了。

[原] 雪国极地之旅(02)-装备与防寒 - Tarzan - 走过大地

现在说说相机和三脚架在超低温情况下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预防:

 在零下30几度的情况下,相机最先出问题的部位很可能是电池,平时可以拍几百张的电池,可能很快就挂了。所以多备几块电池是非常必要的。当然“挂”掉的电池并不意味着就不能再用了,事实上放在靠近身体的兜里放一会,它很可能会起死回生。所以,我这次外出拍照时,都是把备用电池和CF卡贴近胸口放好,一来保温,而来更换起来也方便,不用每次都打开笨重的摄影包操作。在寒冷的天气里,应尽可能的避免无谓的操作。关于电池,这次学到一招,就是把一个暖宝宝粘在相机的电池部位,据说其所发热量能够延长电池的使用时间。但没有具体操作,能有效到什么程度没有亲身验证,

除了电池,还有可能出现的症状包括:数码相机的液晶屏变得模糊,快门和光圈值显示部分反应变慢,取景器中对焦点的指示块消失,这些都是因为液晶屏内液体凝固导致的;镜头的变焦环也会变涩,不像平时那样顺畅;最后,最可怕的部分就是相机内部的反光板会有不落下的症状。我们知道单反相机里面是有一个反光板的,正是通过这个反光板,才把镜头里进入的光线折射到取景器里,我们才能通过取景器和镜头观看正在拍摄的画面。所谓所见即所得的单反相机,指的的就是这个。快门不按下的时候,它是挡在镜头和感光CCD之间的,快门按下,光圈打开,反光板升起,被摄物体的光线射入感光CCD,然后光圈闭合,反光板落下,这就是一张照片的拍摄过程。但在极寒情况下,由于室内外温差的原因,又加上相机里面如果有些许潮湿的话,相机内部也会有结霜的情况(哪怕是非常非常少的),这时就有可能发生反光板升起后,被粘住而不落下的情况。当这种情况发生时,拍摄工作基本就可以告一段落了。回房间回暖去吧。

所以,相机从室内到室外再到室内的过程中,如何保护相机非常重要。凡是有过类似经历的人都知道,当相机从极寒的室外环境拿到室内的时候,在表面会结成一层非常恐怖的霜,请注意,不是雾气,而是霜。如图(感谢此次同行的团员也许静流提供图片):

[原] 雪国极地之旅(02)-装备与防寒 - Tarzan - 走过大地

  其实这种霜不仅仅结在相机的表面,机身内部和镜头内部也是一样的。如果这些内部的霜不完全散发掉的话,再回到极寒的室外,相机和镜头内部的水汽就会被冻住。表现在机身,就是反光板不下落,表现在镜头,则是镜头中心部位有一小圈白雾层。所有拍的片子几乎都像加了柔光镜一样的效果。但相信我,这不是好事儿,因为只有中间一小圈而已,所有片子都是废的。

其实要对付这种情况非常简单,只要在进入室内之前,用一个塑料袋把相机包起来就可以。这样凝结的霜层就在塑料袋表面形成,而不是相机表面了。虽然简单,但对保护相机至关重要,切记切记。

除了相机受到考验,三角架也同样不能幸免。在室外,大概也就是十分钟左右的时间,你就会发现,云台的转向球开始变的很紧,后来几乎就拧不动,这是因为里面的润滑油被冻住的原因;升降杆的旋钮也变得非常紧,收起的过程变得额外费力。所以,我总结的经验就是,如果必须用三角架的话,动作要快,在操作变得困难之前,就把片子拍完。

最后,大家看看图片中两位美女手中的东西,这种相机羽绒服(我起的名字,在淘宝上,输入“相机,防寒套”就能找到)非常非常的有效,因为质量好,密封不错,甚至根本就没有必要戴手套了。有了它,神马电池和反光板问题全都是浮云,浮云。但,这东西也不是没有副作用,它后面有一个塑料窗口用来观看取景器和液晶屏,因为内外温差的关系,塑料布上总会有一层厚厚的霜,虽然可以抹掉,但还是多多少少的会影响取景,所以很多时候拍片子简直就是在蒙的。这个问题倒也不是不能解决,比如我们就在伊春库尔滨拍雾凇的时候,看到一群来自鞍山的摄友把后面的塑料布拆掉换成一个棉门帘的做法,估计会有很大改善。这东西的另一个缺点是不能用外置闪光灯。还有一个缺点就是换镜头不方便,因为每次换镜头,都要把它脱掉,换镜头然后再穿上。操作频繁的话,就会比较烦。

[原] 雪国极地之旅(02)-装备与防寒 - Tarzan - 走过大地

 

暂时就能想到这么多,可能会陆续再补充。

下一集:[原] 雪国极地之旅(03)- 中央大街

上一篇 下一篇

© 走过大地 | Powered by LOFTER